一)電價和天然氣價格調整加劇氮肥虧損壓力。
在國內外市場需求持續(xù)低迷的同時,今年以來,受電價、天然氣價格的進一步上調,以及企業(yè)其他開支增加等因素影響,致使氣頭(以天然氣為生產原料)尿素生產企業(yè)成本上漲180~280元/噸,完全成本達1734元/噸,比2009年底高出217元/噸。由于銷售不暢,尿素出廠價逐月下降,市場價格與產品成本倒掛,大多數企業(yè)虧損。
(二)國際化肥產品競爭力大幅增強,低價進入中國市場。
隨著煤、天然氣、電、磷礦、硫磺等能源和原材料成本上漲,我國化肥在成本方面相比中東、俄羅斯等國家的競爭力明顯減弱。今后幾年中東、北非、西亞等地陸續(xù)建設大型磷酸、磷銨裝置。沙特在建的全球最大磷酸/磷酸二銨裝置,具有顯著資源成本優(yōu)勢。摩洛哥計劃上10套45萬噸(P2O5)磷酸裝置,其產品全部向亞洲等中國傳統(tǒng)出口市場出口。屆時我國磷肥出口將受嚴重打壓,同時將沖擊我國內市場。此外,據產業(yè)損害預警系統(tǒng)監(jiān)測,從歐盟進口的三元復合肥出口量猛增254.46%,價格同比下降13.84%,進口額達6949.9萬美元,亟需重點關注。
(三)硫磺等原料對外依賴程度較高,進口商囤積嚴重。
我國進口硫磺量已占國際貿易量的44%。今年1-7月份我國進口硫磺571萬噸,同比減少25.7%,但金額同比增加60.1%,達7.17億美元,今年7月硫磺到岸價128.5美元,同比上漲115.5%。7月中下旬一些國內囤積商的搶購和龍頭供應商的推價加速了硫磺漲價速度,半個月國內硫磺價格被推高40%左右。硫磺價格的大起大落將給秋季化肥生產造成嚴重影響。
(四)產能過剩與投資過熱矛盾凸顯。
到2010年底,我國磷肥總產能超過2100萬噸 P2O5,國內需求約1200萬噸,按80%開工率計算,產能過剩近500萬噸。自2005年至今尿素新增產能高達2000多萬噸,占全國總產能的 29%,過剩量約為1000萬噸/年。而目前在建和擬建的尿素產能還有800多萬噸,前五月磷肥行業(yè)投資增長仍高達86%。國內投資過熱,造成市場無序競爭,使得化肥企業(yè)難以生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