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曙光
心理學(xué)研究表明,每個人都害怕孤獨和寂寞,希望自己歸屬于某一個或多個群體,如家庭,工作單位,并希望自己加入其中,獲得溫暖,獲得幫助和愛,以此消除和減少孤獨和寂寞感,獲得內(nèi)心的安全。 許多人在初入一個團體時,為了能夠盡快融入其中,總選擇讓自己整日忙碌,任何事情都搶著做,希望以此獲得別人或是團體的認可和接納。但日子久了,初始的熱情被枯燥乏味的工作和生活所磨滅,從此缺乏上進心和動力。這樣的現(xiàn)象我們稱之為歸屬感的泯滅。 在面對工作和生活的時候,許多人一時無法適應(yīng)單調(diào)的節(jié)奏,有些人選擇積極追尋激情讓自己充滿活力,有些人選擇消極以對讓自己更加低迷,而這些積極的力量和消極的影響總在人們中間進行著拉鋸扯鋸的平衡大戰(zhàn),影響著所有人,誰都無法逃脫。 許多時候,人們會說誰誰缺乏責(zé)任心,更多的時候人們的責(zé)任心缺失是因為沒有歸屬感造成的。就拿一個團體來說,其中的一個人如果不被這一團體認可和接納,那么他就會從心理上不自覺的把自己剔除出這一團體,從此為人處事再也不會有所顧忌,長久下去對人對己都會不利。重要的是,這樣的事情并不是單一的影響,更多的時候,團體中的其他個體也會被影響,形成一種消極的勢力在團體中肆意傳播,造成更壞的影響。 很多時候,一些人害怕被制度所束縛,總會想盡辦法鉆制度的空子。于是,這些人開始跟制度對著干,甚至視制度如同虛設(shè),同時還把自己不良的行為方式傳播給其他的人,并影響著更多的人加入其中。就拿國人再熟悉不過的“中國式過馬路”來說,許多人在等紅綠燈時,其中一個人不守規(guī)則闖了過去,后面就會有一大批跟隨者。因為大家本就不是一個團體,只是被眼前的紅綠燈臨時聚集到了一起,彼此沒有約束力。如果換作是一個有著強烈集體榮譽感的團體在此等候,任誰都不會做出有損這一團體的事情。往小了說,你闖過去丟的是自己的臉面,放大些說你丟的是整個團隊的面子。 當(dāng)一個人的歸屬感缺失了,即使對他進行再嚴(yán)厲的處罰,他也不會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在哪,因為對身處的團體不再認同,不再具備應(yīng)有的責(zé)任心,甚至于他會覺得自己犯錯其實也沒什么大不了的,而這就是人們責(zé)任心缺失的根源所在。 因此現(xiàn)實中,我們害怕團體中的任何一個個體犯錯誤,于是選擇嚴(yán)厲的處罰對其約束,但即使再完美的制度,如果沒有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沒有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心和幫助,其效果也只能撐其一時,稍有片刻就會松懈下來,各種錯誤就會接踵而至。因為越是害怕錯誤的發(fā)生,越是需要保持高度的警惕,長此下來人們的神經(jīng)因為持續(xù)的緊繃,一旦發(fā)生問題之后就會像諾骨牌效應(yīng)般紛紛跟著倒下去。于是有些人開始選擇讓自己逃離,管他什么責(zé)任不責(zé)任,統(tǒng)統(tǒng)拋給別人。一些人從團體中全身而退,而一些人即使身體是在團體之中,但精神早已不在了。 如果人們能有更多的溝通,彼此相互理解相互幫助,誰進步了鼓勵一下,誰落后了拉上一把,或許這樣的過程會讓更多的人心生溫暖,因為心有所屬了,個人或是團體才會被認可,那些丟失的歸屬感才能重新找回。 所以,我們根本無需害怕誰會犯錯誤,錯了能夠幫其改過,多些關(guān)心和幫助就會讓人心生感動。這就如同一個家庭,當(dāng)所有人都被認同的時候,這個家才能過的幸福,快樂,不是嗎? 作者單位:煤化工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