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建英
百盛綜采隊的隊長——朱生榮,是一個管著四十來號人的小隊長,可是位卑未敢忘憂企,朱隊長作為綜放隊的掌門,憑著忠于企業(yè)的赤誠之心,憑著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的堅強信念,結合自己幾十年的工作經(jīng)驗,帶領著綜采隊全體成員,攻克了一道道技術難關,挽回了一筆筆巨額財富。
八支架冒頂 僅用三天復采 一次新探索 挽回24輛寶馬
綜采隊的元老們永遠也無法忘記兩年前的那次冒頂,在機組推進過程中遇到構造性片幫,一瞬間垮落下來的煤矸石像泥石流般滑下連支架都充填的滿滿當當。朱隊長知情后,在第一時間和井下聯(lián)系并交代要冷靜對待,讓工人們火速撤出危險區(qū)域,穩(wěn)定后再進行處理,并急忙換好衣服趕至工作面。 八架支架,十二米的工作面被塌落下來的煤矸石堵得嚴嚴實實,溜槽、擋煤板、電纜全部被覆蓋,朱隊長久經(jīng)“戰(zhàn)場”,深知其中的厲害關系:這就意味著停產(chǎn),按著一般的處理速度至少得7天,停產(chǎn)七天,這將是一筆多么大的經(jīng)濟損失?按照停產(chǎn)一天,少出3600噸煤來計算,停產(chǎn)7天,則少出2.5萬噸煤。按一噸煤500元計算,2.5萬×500元=1250萬元,這筆錢用來買三十萬元一輛的寶馬的話,可以買四十輛。朱隊長算著這筆賬,心里感覺萬分沉重,該如何將這筆財產(chǎn)損失降到最低程度?黃天不負苦心人,在朱隊長和他的智囊團的專研下,他們有了一個大膽創(chuàng)新的方案。 首先拉來三米、四米長的木梁單體液柱挑頂支護的方式進行維護,腳踩在軟軟的煤堆中,一腳進去半條腿沒在里面,每移動一步都像在沼澤地中前行,整整11個小時,問題得到了妥善解決,出井時,他們的腿像灌了鉛似的,邁不開步子。下一步是對付像卡在喉嚨里的刺似的恰在溜槽的巨額矸石,移不動、敲不破,干脆通過鉆眼、放炮的方法,將矸石粉碎、清理,使溜槽得以運轉。這樣一來,僅用三天時間,恢復生產(chǎn)。提前四天實現(xiàn)生產(chǎn),挽回約24輛寶馬車的經(jīng)濟損失。從那以后,隊里的人對朱隊長心悅誠服。
兩局部肢解 僅用一天完成 無數(shù)次堅持 留下一傳家寶
截割電機就是割煤機,如果把漫長的工作面比作莊稼地的話,那么割煤機就是莊稼地里的聯(lián)合收割機,田里的活,離了他,難進行!有一次,割煤機壞了,需要運到地面上修理,螺栓銹蝕嚴重,螺栓、螺帽都和割煤機銹合在了一起。800多斤重的鐵疙瘩,每移動一下,都像愚公移山,移了半天,才挪動了幾米,朱隊長看在眼里急在心頭。 朱隊長帶著六個人,利用現(xiàn)有的工具制作了一些可以松動銹蝕部位的工具,上陣了。大伙分工明確,有的用大錘震動機器,有的用剁斧鑿,當鋼板和螺絲出現(xiàn)空隙的時候,趕緊用不同長度的支柱支撐,就這樣不斷重復著敲打、分離、支撐,足足五個小時過去了,大家開始對朱隊長質(zhì)疑了,“這樣是在白費力氣,做無用功!”朱隊長始終堅持著,利用單體柱掛著大鏈把電機蹬拽了出來,電機卸了下來,那一刻所有的人都歡呼了起來!這次堅持,朱隊長為以后的割煤機拆卸工作,找到了提高效率的竅門,并口口相傳傳授給了新來的員工,這個技巧,成了綜采隊的傳家寶。 朱隊長帶領著綜采隊一路披荊斬棘,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不折不扣的完成了礦上每年所下達的生產(chǎn)任務;百盛煤田的耕耘史上,有許多像朱隊長一樣兢兢業(yè)業(yè)的開拓者,開拓者們愛著這塊煤田,煤田也離不開這些開拓者們。作者單位:百盛煤業(y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