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蘭花集團 2019-8-28 15:38:01 您是第 745 位讀者 |
|
|
最近“華為事件”不斷刷屏,因為中美貿(mào)易戰(zhàn),美國作為全球唯一的超級大國,不惜動用政治力量封鎖阻撓中國的一家高科技企業(yè),將其列入所謂的“實體清單”,禁止美國企業(yè)向華為提供硬件銷售以及相關軟件服務及授權(quán),同時禁止美國及其盟友以所謂安全為由使用華為的產(chǎn)品和服務。 反觀作為當事方的華為,掌舵者任正非在接受中外媒體采訪時,不卑不亢,從容淡定,既看到華為當前面臨的困境,客觀理性面對惡劣外部環(huán)境,同時又直言華為對于現(xiàn)在的情況早就有過準備,華為在最先進的5G領域擁有大量核心專利,至少領先對手2-3年,在最先進的領域受到的影響不大。 我們不禁會反問,一家中國的通信公司為何至于讓一個超級大國直接進入緊急狀態(tài)?是因為華為在5G技術上的積累和沉淀,對美國的全球科技主導權(quán)造成了嚴重威脅,華為由高科技的跟隨者,變成領跑者,甚至是規(guī)則的制定者。美國一貫的霸權(quán)思維,絕不會坐視失去5G的引領者地位,所以才有了現(xiàn)在一些列霸權(quán)舉動。 縱觀華為的發(fā)展歷程,由籍籍無名到成長為通訊行業(yè)的世界巨頭,如開掛一般在全世界攻城略地 ,不斷拿下世界各國的運營商的合同,與全世界各國客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華為的成長和爆發(fā),離不開幾十年如一日地對于研發(fā)的投入,以及華為人點點滴滴的付出,開掛的發(fā)展歷程,不過是日積月累的點滴積累的爆發(fā),是華為人汗水的耕耘和不懈努力所造就的。 其實早在2001年,任正非在《華為的冬天》一文中,就設想過華為在極限條件下的生存能力,華為骨子里透著時刻如履薄冰的危機意識,正是因為有了這種意識,才使得華為在冬天來臨的時候能夠從容應對。于是,我們看到了華為自研手機芯片“麒麟”系列、“鴻蒙”操作系統(tǒng)、“方舟”編譯器以及大量的5G專利的誕生。 華為的成功來源于點滴積累和堅持,忍受了無數(shù)的煎熬,經(jīng)歷了無盡的寂寞,方才守得住繁華。這讓我聯(lián)想到竹子定律,竹子用了4年的時間,僅僅長了3cm,從第五年開始,以每天30cm的速度瘋狂地生長,僅僅用了六周時間,就長到了15米。其實,在前面的四年,竹子將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數(shù)百米。做人做事亦是如此。不要擔心你此時此刻的付出得不到回報,因為這些付出都是為了扎根。人生需要積淀和儲備,我們有多少人,沒能熬過那三厘米? 國學大師錢穆說:“古往今來有大成就者,訣竅無他,都是能人肯下笨勁。”“心在一藝,其藝必工,一心在一職,其職必舉”。我們在這個喧囂浮華的世界,唯有沉下心來,肯下笨功夫,用點滴積累的厚積薄發(fā),換來人生的開掛。(杜 超 作者單位:蘭花藥業(y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