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蘭花集團 2020-11-20 9:13:58 您是第 769 位讀者 |
|
|
大家還記得剛參加工作時心中的想法嗎?有人想掙高工資,有人想謀一個清閑崗位,而有人立志不管到什么崗位,都要通過努力提高自身能力體現(xiàn)自己的價值。 之前曾看到過這樣一則故事,有學者在外散步看見一個巡警愁眉苦臉地站在路旁,于是問他:“你怎么了?有什么事情讓你煩惱嗎?” 巡警回答說:“我在考慮是不是該換一項工作,我一天到晚地巡邏,腿都快累斷了,每天卻只能賺到可憐的15美元! 就在這時,一個灰頭土臉掃煙囪的人嘴里哼著歌走了過來,學者覺得他很快樂,就問他:“你掃煙囪一天能賺多少錢?” 掃煙囪的人回答:“5美元! 學者又繼續(xù)問:“為什么你賺得這么少卻這么快樂?” 掃煙囪的人驚訝地說:“為什么不呢?雖然我沒什么本事,干不了什么大事,但我可以用這5美元養(yǎng)活我的家人,我已經(jīng)很知足了! 警察鄙視地說:“只有垃圾才愛干垃圾的工作! 學者嚴肅地說:“你錯了,警察先生。他在干著使自己愉悅的工作,他覺得這項工作對他來說有意義。你比他賺的多,但你每天被工作奴役著,看不到自己的方向。我相信,雖然他在現(xiàn)在什么都不是,但五年之后,他一定比你賺得多! 賺錢是沒有止境的。事實上,在工作中,絕大多數(shù)人都對自己的工資水平和工作狀況不甚滿意。就像故事中的這個巡警,他每天想的只是抱怨自己付出了過多勞動卻得到了過少報酬,長期處于這樣的工作狀態(tài)中,又怎么可能在工作中有更好的發(fā)展,賺到更多的錢呢? 在許多人看來,自己為企業(yè)干活,企業(yè)付一份報酬,等價交換,僅此而已。他們在工作中總是采取應付的態(tài)度,寧愿少說一句話,少寫一份報告,少干一個小時的活……他們只想盡可能快地把盡可能多的金錢拿到手再說,至于將來,他們從未想過,更沒想過他們像那個巡警一樣整天嚷著要換個賺錢多的工作,但那些可以賺大錢的崗位卻并不需要像他這樣的人。 其實,一個人對待工作的態(tài)度決定了他生活的質(zhì)量。無論工資高低,工作中盡心盡力,積極進取,往往是事業(yè)成功者與失敗者之間的不同之處。工資只是工作的一種回報方式,對于打算在自己崗位上成長的我們來說,更應該珍惜工作帶給自己除工資之外的報酬。 例如,艱難的任務能鍛煉我們的意志,新的工作能拓展我們的才能,與同事合作能培養(yǎng)我們的人格,與客戶交流能訓練我們的品性。對于期待長遠發(fā)展的我們來說,應當把崗位看作我們成長中的另一所學校,把工作看作個人能力和經(jīng)驗的積累。企業(yè)支付給我們的是金錢,工作賦予我們的卻是可以令我們終身受益的能力。與在工作中獲得的技能與經(jīng)驗相比,工資上的那些微薄差距就顯得微不足道了。 能力遠遠比金錢寶貴得多,因為它不會遺失,也不會被偷。許多成功人士一生跌宕起伏,有過頂峰,也有谷底,但最終能重返事業(yè)的巔峰,俯瞰人生,是因為有一種東西永遠伴隨著他們,那就是能力。無論是創(chuàng)造能力、決策能力還是敏銳的洞察力,都是我們在崗位上所必需的。在工作中去思考,去學習,去提高,積極的態(tài)度和優(yōu)秀的職業(yè)道德是在崗位上提升自我價值的第一步。只要我們的個人能力達到了一定高度,使我們可以勝任難度更高的工作,金錢自己就會來向我們“報到”。(李 剛 作者單位:望云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