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蘭花集團 2021-6-4 9:07:43 您是第 711 位讀者 |
|
|
古往今來,上到達官貴族,下至平民百姓,追求長生不老,或者退而求其次,達到百年長壽,幾乎是所有人不懈的追求。然而,除了遠到彭祖壽八百的傳說,近到明清兩代李慶遠的逸聞,都是虛無縹緲不足為信。真正可考的老壽星也就是活個一百來歲便也壽終正寢了。百年前,人們的壽命普遍不高,活到七十就稱得上“古來稀”,即使到了科學昌明,醫(yī)療發(fā)達的今天,普通人能活個八九十歲也算得上高壽了。 那么,到底是什么制約了人類的壽命呢?且不論什么與天地同壽,即使和動物比起來,作為天之驕子的人類,似乎也并不占什么優(yōu)勢。 弓頭鯨也被稱為北極露脊鯨,到目前為止它們是地球上壽命最長的哺乳動物,部分個體可以活到150-200歲。一些弓頭鯨被發(fā)現(xiàn)身上卡著象牙長矛的尖刺,這些都是200年前的捕鯨者捕捉失敗留下的。目前已知的最古老的弓頭鯨的壽命至少有211年。圓蛤是一種被用于商業(yè)開采的可食用蛤類。研究人員們已經把貝殼上的黑色同心圓或者說圓環(huán)解釋為年份標記,與樹的年輪非常相似,世界上已知精確測定過的活得最久的多細胞個體動物是北極圓蛤“明”,根據(jù)貝殼上的“年輪”判斷,它已經有507歲了,如果不是科學家們作死,非要打開它的貝殼研究的話,它其實還能活得更久。 我們人類,作為生物鏈頂端的生命,利用科學的力量戰(zhàn)無不勝,不僅蔑視造物,甚至還要自己造物。然而,科學昌明至今百余年,人類的壽命卻沒有增加多少。雖然一些研究聲稱,人類至少應該能活二百年,但真正能活百歲的老人少之又少。在長壽的道路上,我們敗給了一個又一個敵人:衰老、疾病、意外……理論上的長壽對我們來說永遠是一個無法企及的目標, 那么,我們所能感知的生命的長度和歲月流逝帶給我們壽命的長短又有什么區(qū)別呢? 蜉蝣朝生而暮死,它們的生命在我們眼中不過短暫的一天,我們不禁哀嘆,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它們能感受到什么呢?但是,作為一只蜉蝣,它從出生起就一直忙碌不休,迎著初升的太陽,它們完成羽化、蜂擁而起,飛上湖面、捕獵覓食,尋找伴侶,產卵生息,完成生命的歷程。我們不是蜉蝣,無法感知它們的想法,但從它們生命的充實來看,它們短短的一生感受到的又和我們有什么區(qū)別呢? 同樣,壽命長達200多歲的南極弓頭鯨,在它漫長的一生中,它一樣經過了童年、少年、成年,同樣要捕食成長,交配繁殖,哺育后代,同樣會生老病死,化為骨架沉落海底。蜉蝣已經幾百次振翅,它或許還沒有完成一個轉身。在它看來,漫長的一生只不過也是轉瞬即逝吧。 所以,無論生命經歷的時間長短,在不同的主體看來,度量它的長度的,其實是一個接一個正在發(fā)生的事情。從這個意義上說,生命和壽命的長短,決定因素并不是度過的時間長度,而是它的廣度,是它所能容納的事件。在相同的時間內,塞入的事情越多,生命的時鐘就會越是緩慢,生命的歷程就會越是顯得悠長。相當于延長了我們的生命,達到了長壽的目的。 “和情人在一起,一小時就像是一分鐘;坐在火爐上,一分鐘長的像是一年”,我們對時間的感知其實和正在經歷的事情息息相關。正是事件讓時間變得有意義,讓我們這樣的智慧個體能感覺到它的流逝。一個人庸庸碌碌,讓吃和睡成為生命的主題,一年過得像是一天,一生過得像是一年,即使活到百歲,他也覺得生命短暫。同樣,一個人生活充實,時時刻刻迎接新的挑戰(zhàn),迎接新的生活,接受嶄新的思想,不斷改變自己,提高自己,那么他的一生,哪怕只有區(qū)區(qū)數(shù)十年,也像是經歷了漫長的幾個世紀,從而讓生命變得更加有意義。 所以,我們長壽的秘訣,其實就掌握在每個人的手中。只有不斷奮斗,不斷進取,努力讓每一天變得不同,努力讓每一天留下嶄新的印記,讓我們不斷拓展生命的廣度,而不是無謂的增加它的長度,我們才能真正變得長壽,才能洞悉生命的意義。而這,才是長壽的秘訣。(張兵強 作者單位:蘆河煤業(y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