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蘭花集團 2021-8-13 8:52:19 您是第 682 位讀者 |
|
|
近期,基層一線單位正在轟轟烈烈開展崗位練兵活動,每月月底對所設工種崗位練兵情況給予考核評比,每季度各工種評選出一名技術標兵,到年底評選時從季度技術標兵中評選出年度技術標兵。此舉打破了以往年終評先評優(yōu)靠畫圈打勾或舉手表決這一不盡科學合理的做法,增加了評選的“含金量”,更營造出公開透明的評優(yōu)環(huán)境。 過去,每到年終歲尾評先選優(yōu),一些單位的做法總讓職工意見頗多,備受詬病。之所以評選出的人被職工說成“含金量”不夠,職工不信服,得不到大家的認同,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公開透明上出了問題,在評優(yōu)環(huán)境的營造上沒有下足功夫。這樣評選出來的先優(yōu)者,非但不能起到“獎勵一個,激勵一片”的積極作用,反而適得其反,雖獎勵了一個,卻打擊了一片。近日開展的崗位練兵考評方式和年度技術標兵評選機制,正是抓住了問題的癥結所在,調(diào)動起了職工學技能、比技術的積極性,值得學習借鑒。 評優(yōu)要有“含金量”,就意味著不能搞“排隊分果果”式的輪流坐莊,不管蘿卜大小,有坑就可以占;也不能搞“內(nèi)定”式的暗箱操作,比武場還沒上,名次卻已經(jīng)心知肚明。以類似這樣的方式評選出來的表面的“優(yōu)”,其實恰恰是多數(shù)人心中的“憂”。 評優(yōu)有沒有“含金量”,以及“含金量”的多少,不僅僅是關系獎勵或者獎勵多少的問題,而是折射出一個單位的用人導向問題、工作風氣問題。導向不準、風氣不正,“憂”自然大于“優(yōu)”。 讓評優(yōu)能夠真正添“優(yōu)”而非增“憂”,就要堅決打破“大鍋飯”的思維,走出“論資排輩”、“平均照顧”的誤區(qū),在機制上嚴起來、在篩選上細起來、在考核上實起來,切實做到公開賽跑、公平掐表。只有這樣,才能讓優(yōu)秀者主動追求更加優(yōu)秀,才能讓后進者積極主動地向優(yōu)秀者看齊,努力提升自己,早日擠進優(yōu)秀者的行列,才能真正營造出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馬 嘯 作者單位:東峰礦) |
|
|